诊疗规范

Clinical pathway
首页 - 诊疗规范 - 儿科
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病因、诊断与治疗
发布日期:2018-12-06 浏览次数:2058
 

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病因、诊断与治疗

曹云 程国强 侯新琳 蒋犁 刘敬 刘俐 汤亚南 汤泽中 

童笑梅 肖江喜 杨慧霞 余加林 周丛乐 周伟 周文浩 周晓玉 张巍

新生儿-菌性脑膜炎是新生儿期重症感染性疾病,活产儿的发病率为1/1 0004 000),其中早产儿占1.4%5.0%,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是足月儿的520 倍。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, 随着B族溶血性链球菌(group B StreptococcusGBS)筛查的开展及新生儿抗生素的使用,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有所下降,死亡率亦从20 世纪70 年代的50% 降低至目前的10%15%。但由于感染容易造成脑损伤,影响脑发育,存活儿也常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,如听力障碍、癫痫、失明、脑性瘫痪、智力低下等,亦可表现为神经行为异常、孤独症。为了进一步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规范,最大限度地改善其预后,北京大学第t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认真讨论,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达成了以下共识,供临床参照执行,并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。

一、病因及发病机制

新i儿脑膜炎的感染途径有产前宫内感染,即母亲血液- 胎盘- 胎儿感染,也可为产时接触、吸入感染,或为产后感染(大多为院内感染)。新生儿早发型感染,指出生后早产儿3 d 内、足月儿7 d内获得的感染,为母婴垂直传播;晚发型感染,指出生1 周以后获得的感染,提示为院内获得性感染或社区获得性感染,但此时定植于新生儿的母体菌群仍有可能是感染源。

大肠埃希菌、GBS 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是早发型新生儿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,其中GBS 常见于足月儿,大肠埃希菌常见于早产儿。晚发型新生儿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、肠杆菌、窄食单胞菌、不动杆菌等,革兰阳性菌如肠球菌属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是常见致病菌。

细菌入侵新生儿后,通过血脑屏障(经跨细胞途径、细胞旁途径,或者经吞噬细胞迁移)进入颅内,并大量繁殖,激活免疫反应,致大量炎症因子释放,继发瀑布样反应,造成脑损伤。

二、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无特异性。可表现为拒乳或呕吐;体温异常(> 38 ℃或< 36 ℃),足月儿可能出现发热,早产儿体温不升更为常见。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易激惹、嗜睡、肌张力低下,甚至抽搐发作。与革兰阳性菌相比,感染革兰阴性菌更易出现抽搐,通常为局灶性发作。新生儿脑膜炎还可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者隆起,亦可表现为项强直。

三、腰椎穿刺的指征及脑脊液的判读

(一)腰椎穿刺的指征

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示脓毒症者,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。23% 的血培养阳性患儿合并脑膜炎,故建议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均行腰椎穿刺检查,但38% 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培养为阴性。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情加重者需行腰椎穿刺检查。

(二)脑脊液检查及结果判断

1.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:感染革兰阴性菌者脑脊液白细胞数通常高于感染革兰阳性菌者。脑脊液白细胞数> 21/mm3 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0%(正常新生儿脑脊液平均白细胞数< 10/mm3。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蛋白升高,早产儿> 1.5 g/L,足月儿> 1.0 g/L;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,早产儿< 1.1 mmol/L,足月儿<1.7 mmol/L,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对于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敏感性、特异性较高。

2. 复查脑脊液:抗感染治疗48 h 后应复查脑脊液,观察疗效。如果选择了敏感抗生素,复查的脑脊液细菌培养可转阴,继续原治疗。若培养阳性,则根据培养结果调整用药,选择敏感抗生素。

3. 常见干扰因素

1)损伤:腰椎穿刺损伤者,脑脊液白细胞数经校正后,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敏感性降低,特异性尚可。建议有损伤者24 h 后再次进行腰椎穿刺检查。

2)抗生素:约35% 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在行腰椎穿刺前72 h 已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。治疗>12 h 与< 4 h 的患儿脑脊液结果相比,葡萄糖明显升高,蛋白降低,脑脊液培养阳性率明显:低。抗生素治疗48 h 后脑脊液白细胞数可能恢复正常。

3)脑脊液放置时间:脑脊液在常温中放置4 h 后,白细胞数开始降低,葡萄糖亦降低;保存在4 ℃冰箱24 h,对脑脊液检查结果影响不大。但仍建议留取脑脊液后立即送检。

4)胎龄:脑脊液白细胞数与胎龄关系不大,但蛋白随着胎龄、日龄增加而明显降低;胎龄越小,脑脊液蛋白越高。

5)腰椎穿刺检查时间:拟诊细菌性脑膜炎者,若腰椎穿刺太早,脑脊液可表现为假阴性;若临床高度怀疑细菌性脑膜炎,可在2448 h 内重复腰椎穿刺检查。

四、脑脊液病原体检查的方法

(一)细菌培养

从脑脊液培养中分离出细菌性病原体即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。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,有助于确诊及明确具体细菌;培养阴性,亦不能除外诊断。脑脊液细菌培养若阴性,增菌培养后,敏感性不增加,假阳性率增加,且非致病菌增加,故一般不建议增菌培养。

(二)细菌涂片

可在脑脊液培养结果出来之前明确诊断,但约20% 经培养确诊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,其革兰染色涂片为阴性,尤其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所致的2膜炎。

(三)病原体分离

为诊断的金标准,但过程复杂、周期长、敏感性低,故不能作为治疗或调整抗生素使用的依据。

五、影像学检查

(一)检查目的

根据脑结构的改变,观察脑内炎症性损伤的类型及程度。

(二)观察内容

1. 急性期:脑组织的炎症反应,各种合并症如脑室炎、脑脓肿、脑积水、脑梗死、脑出血、硬膜下积液等。

2. 后期:脑组织液化、脑积水、脑实质萎缩等。

(三)影像方法的选择

1. B 超:便捷,可动态观察,对脑中心部位病变显示更佳。在感染初期,评估脑室大小和是否存在脑室内出血,亦可显示脑室炎、脑沟回声增强、异常实质性回声,还可动态监测并发症进展情况,一般建议治疗后12 周进行评价。

2. MRI:分辨率高,表现为脑膜表面的炎症性渗出性改变,并有助于发现e脓肿、脑炎、脑梗死、皮质和白质的萎缩。弥散加权MRI 早期观察组织水肿,增强MRI 观察脑各部位炎症反应,即使无典型并发症表现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,在疗程结束前4872 h 也应行MRI 检查。对于所有具有形成颅内脓肿倾向的病原体,如枸橼酸杆菌属、粘质沙雷菌、奇异变形杆菌和阪崎肠杆菌(也称克罗诺杆菌)所致的脑膜炎,建议行增强MRI 检查。

3. CT:有辐射,且对细菌性脑膜炎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差,但对颅内出血及钙化敏感。

六、抗生素的使用

(一)治疗原则

1)早期、联合、足量、保证疗程、个体化治疗,经验性抗生素治疗。

2)抗生素治疗23 d 后,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;若培养结果非阳性,则继续经验性抗生素治疗。

(二)抗生素的选择

1.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:氨苄西林+ 三代头孢菌素,可覆盖李斯特菌;院内感染选择万古霉素+ 美罗培南,需关注血清血药浓度的峰值及谷值。

2. 调整治疗:一旦明确了致病菌及其体外的抗生素药敏模式,要对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做出相应调整。

1GBS: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敏感。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联合1 种三代头孢菌素,疗程1421 d

2)革兰阴性肠道菌:氨苄西林联合广谱头孢菌素(头孢噻肟或者头孢他定),疗程至少21 d 或在脑脊液无菌后14 d,以两者中时间较长者为准。

3)肺炎克雷伯杆菌:美罗培南40 mg/kg,每8 小时1 次,疗程至少21 d

4)李斯特菌:氨苄西林联合三代头孢菌素,疗程1421 d

5)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:万古霉素,每次20 mg/kg,给药间隔随胎龄不同而异,胎龄30 周以下每18 小时1 次"胎龄3037 周每12 小时1 次,胎龄37 周以上每8 小时1 次,疗程21 d

6)特殊细菌:因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抗生素如多粘菌素分子量大,不易通过血脑屏障,替加环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,舒巴坦不能保s在脑脊液中的浓度,故鲍曼不动杆菌脑膜炎预后差。

七、并发症及其处理

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2.5%3.2%,一般在感染23 周出现并发症,包括脑室炎、脑炎、脑积水、脑脓肿、脑梗死、硬膜下积液或积脓等。细菌性脑膜炎并发症的治疗需要新生儿科和小儿神经外科联合治疗,并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。

(一)脑室炎

脑室炎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,革兰阴性菌脑膜炎中脑室炎发病率可达20%。脑室炎无特异的临床表现,常见颅内压增高。若脑室炎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,则会影响抗生素疗效。脑室炎诊断可根据侧脑室穿刺和神经影像学检查。确诊后,抗生素疗程需延长至68 周。

(二)脑积水

24%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会发生脑积水,其中革兰阴性菌脑膜炎达44%。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头围进行性增大,可通过神经影像学确诊。一旦发生脑积水,首先行侧脑室外引流,即由神经外科医生床边手术,直接把脑脊液引流到体外,以延缓脑室扩张;或头皮下放置储液囊(Omaya 囊)引流。若脑积水缓解、但停止引流后脑室依然进行性扩大,且脑脊液正常者,需考虑侧脑室腹腔分流的根治手术。

(三)脑脓肿

13% 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会发生脑脓肿,其中革兰阴性菌脑膜炎达19%。>脓肿的临床症状不典型,可表现为囟门隆起、头围增大、颅缝分离、偏瘫、局灶发作抽搐。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可表现为白细胞和蛋白质增多。若脓肿已破入侧脑室或蛛网膜下腔,与发病初期相比,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增加,脑脊液葡萄糖减少。脑脓肿可通过神经影像学确诊。超声>示强回声边缘和低回声中心。炎症控制后,MRI CT 表现为明显强化,与预后不良有关。一旦确诊,需小儿神经外科医生穿刺或者手术切除,每周或者隔周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监测脓肿的变化。抗生素疗程68 周。

(四)脑梗死

包括动脉缺血性卒中和脑静脉窦血栓形成,基底节区常见。表现为脑实质破坏,继发脑脓肿,大部分为基底节区、皮层下小梗死,很少大片皮层梗死。可通过B 超、MRI、磁共振血管造影(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)确诊。

(五)硬膜下积液

11%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硬膜下积液,硬膜下积脓罕见。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不典型,包括囟门隆起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,大多可自行缓解。硬膜下积脓可进行手术引流。

八、其他治疗

1)对症支持治疗:稳定心肺功能,维持氧合,防止脑血流波动;强调代谢异常的对症处理,预防低血糖;有效的抗惊厥治疗p

2)降低颅内压:当颅内高压、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限制液体入量,酌情使用降颅内压的药物。

3)地塞米松:目前不推荐使用,可能影响神经元发育,导致海马损伤。部分药物在使用激素后,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,使脑脊液中药物"度下降。

九、预后

总体而言,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欠理想,虽然随着新生儿重症治疗的进步,近年来死亡率已降至10%15%。但约20% 的幸存者仍存在重度残疾,包括智力障碍、中度或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视力障碍、癫痫、致神经运动性残疾的脑积水等。另有35% 幸存者存在轻至中度残疾,如认知低于平均值12 个标准差。脑实质病变(脑梗死、脑软化)的范围影响着预后,特别是脑脓肿与神经系统后遗症相关。对新生儿脑膜炎幸存者进行长期随访包括监测听力、视力和发育状况,听力、视力应在完成治疗后46 周内采用视听诱发电位检查进行评估。

参考文献:略

文章来源: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 12 月-19 卷第12

作者单位:201102 上海,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(曹云、程国强、周文浩);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(侯新琳、汤泽中、周丛乐),影像科(肖江喜),妇产科(杨慧霞);210009 南京,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(蒋犁);100700 北京,解放军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科(刘敬);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(刘俐);10019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(汤亚南、童笑梅);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(余加林);510623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(周伟);210008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科(周晓玉);10002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(张巍)

通信作者:侯新琳,Emailhouxinlin66@163.com